“铁塔高,铁塔高,黄河达到铁塔腰”,这是开封人对此的一种十分形象的话。得出此结论源于开封旁边的“地上悬河”黄河。 据史料记载,开封铁塔的前身是座木塔,建造这座“灵感木塔”的是一位来自浙东的木匠,名字叫喻皓。他最擅长的就是造塔,据称他每造一塔,“先作塔式以献”,待出资者认可其建塔方案后再动工。北宋端拱二年(989年),灵感木塔在经过八年修造后竣工。有人看出木塔略往西北倾斜,其实这是喻皓独特的设计,他认为开封“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,吹之不百年,当正也”。非常可惜的是北宋庆历四年(1044年),一次雷
“铁塔高,铁塔高,黄河达到铁塔腰”,这是开封人对此的一种十分形象的话。得出此结论源于开封旁边的“地上悬河”黄河。
据史料记载,开封铁塔的前身是座木塔,建造这座“灵感木塔”的是一位来自浙东的木匠,名字叫喻皓。他最擅长的就是造塔,据称他每造一塔,“先作塔式以献”,待出资者认可其建塔方案后再动工。北宋端拱二年(989年),灵感木塔在经过八年修造后竣工。有人看出木塔略往西北倾斜,其实这是喻皓独特的设计,他认为开封“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,吹之不百年,当正也”。非常可惜的是北宋庆历四年(1044年),一次雷击引发的火灾毁灭了整座木塔。
五年之后也就是北宋仁宗皇佑元年(1049年),宋仁宗下诏在木塔落成的开宝寺内重修一座塔,塔式仿照木塔,而材质则变成了耐火的琉璃砖瓦。但塔何时落成,至今尚未发现有确切记载。据专家考证,大约在宋神宗熙宁年间的后期,亦即1073年至1077年之间。
铁塔的塔身采用绝缘的、不导电的琉璃瓷砖,避免了大雨雷击的可能性;瓷砖应压强度高,坚固牢靠;在塔门的设计上独具匠心,不用发券的半圆门,而采用上尖下方的圭形门,用五层云纹砖逐层收压,其外观象佛龛,且更为坚固,艺术设计和匠心独运!
铁塔外部的琉璃砖上,雕饰各种人物、动物、花卉、璎珞、流苏等图案,反映了北宋琉璃工艺的高超水平。进入塔内,可循168级陡峭的台阶登临塔顶,每一层都设有明窗供游人饱览城市风光,塔身的窗子,设计有可打开的“明窗”和无法打开的“盲窗”两种,第一层开在北,第二层开在南,第三层开在西,第四层开在东,以此类推,直至顶层,这样就能俯瞰城市风光,不落下任何一个角落。
铁塔从建造到竣工,前后总共经过近30年的时间,历经宋、金、元、明、清5个朝代以及民国时期漫长岁月,遭受地震43次,冰雹10次,风灾19次,河患6次,雨患17次,依旧傲然屹立。
据相关资料显示,铁塔在明代、清康熙、近代曾数次增补葺修。具体如下: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年),周王重修,塔内嵌置黄琉璃阿弥陀佛48尊,两旁刻字可以证明。
明嘉靖三十三年(1554年),周王又增修,有碑记证明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7年重修铁塔时,又发现塔顶层的铜宝珠下的磐石上,嵌有清康熙七年(1668年)的石刻,均可证明此前对铁塔重修或修葺的事实。此外,民国十年(1921年)开封县知事丁康保奉母命补修,民国二十三年(1934年)河南省佛学院又募捐补修一次。
铁塔遭受的最严重的一次损害是在抗日战争期间。据资料记载,1938年6月间,日军对铁塔发动了猛烈袭击,“塔身遭受七八十发炮弹的轰击,塔身北侧自第四层至塔顶十三层的飞檐挑角、额枋斗拱及塔壁均遭到严重破坏……特别是第八、第九层损坏特别严重,塔壁被炮弹击透,炸成了惨不忍睹的弹洞,塔心的旋转台阶也被炸塌,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”。
然而股票质押式配资,铁塔并未因此倒下,它依旧屹立在这座千年古城中,哪怕已是遍体鳞伤。铁塔在开封人的心目中,升华为民族精神之象征:铁骨铮铮。